三大古刹历史最悠久的
妈阁庙 妈 阁庙位于澳门,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已有逾500年历史。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整座庙宇包括石殿、大殿、 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由居民集资,于1875年开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汉字向哪些语言“借”词过?有哪些字词是外来的
谢邀!
从一些历史资料上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具有攸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祖先广交盟友与邻邦有着频繁密切的对外交流。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佛教的交流、明代通过海上的交流等等,也有外来官方的使者,文化交流的使者,以及部分领域的占领等。
随之而来的就是外来文化的元素也被广泛采用,其中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元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都不同程度移植及借鉴外来文化的元素。
较早的大概就是佛教的一些用语,“佛”字,大家不会陌生吧?那么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经,缘分等等,近代的“干部”、“公司”、“经理”、“派出所”,以及来自西洋欧美的“雪茄”、“夹克”、“沙发”等等,在度量单位方面长度单位“米”、重量单位“千克”、还是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物理量词,化学方面的元素名称,有机化学方面许多名词等等。
非典是哪年发生的
2002年。
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截至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
答:非典是2003年发生的。
深度分析:“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于2003年爆发。非典型性肺炎发生之后,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协调指挥下,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非典型性肺炎才得以控制下来,从而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SARS在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广东省的佛山市最早出现。 2003年5月间,北京和香港的疫情最为严重。 2003年11月,广州再次出现零星病例,2004年3月,北京再次发现SARS疑似病例,但都没有再次演变成疫潮。
2002年
最早发现的非典病例是2002年11月初,在中国广东省的佛山市发现首例患者被SARS病毒感染。2003年非典在国内迅速传开,同年夏季,染病人数日减,病情得以控制,200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中国内地抗击非典取得胜利。
中国最早的音像馆
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是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视音频内容资源库,已拥有1万小时胶片素材、150万小时标清视频素材、9万小时高清视频素材,此外还拥有1.7万小时的音频资料。自2003年建馆以来,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自主开发搭建了亚洲一流、世界领先的集节目资料数字化存储、加工、修复、管理和应用于一体的媒资管理系统,实现了存放在胶片、磁带、硬盘等各类介质上的视音频资料永久性、高质量、无衰减的数字化保存。经过10年的大规模数字化加工,已形成92万小时的节目资料数据,成为世界最大的节目资料视音频数据库。每年接待上千家国内外同行来馆参观学习。
于勒·埃迪尔(1802-1877),法国海关官员,中国最早照片摄影师。1843年,于勒。埃迪尔带着达盖尔法摄影器材来的中国,并在工作之余开始了他拍摄中国的影像之旅。他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第一位到中国从事摄影活动的外国摄影师。此帖是现藏于法国摄影博物馆于勒·埃迪尔的30多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澳门和广州两地的照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影像馆。
在北京,以音像资料馆命名的有两处,一处是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一处是北京音像资料馆(北京音像资料馆之前已经打过招呼,它并不是北京电视台的资料库,时任馆长的郑女士特别热情,还帮我们去查找相关资料,但除了《大白鲸》外,就没有什么留存了,特别的遗憾)。我周日去的是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也就是俗称的国家音像资料馆。这一次之所以能得以进入,是因为时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李唯梁先生有友人在央视工作。
中国最早拍照片的人是谁
摄影技术这一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优秀成果,正式诞生于1839年,其公认的发明者是法国人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1782—1851年)。其后经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日益成熟,传播范围迅速扩大。1843年,也就是摄影术诞生4年后,法国人于勒·埃迪尔(Jules Itier,1802—1877年)即携带整套的达盖尔摄影器材来到中国,在广州、澳门一带拍摄风景与人像;同年,一位名叫邹伯奇的中国人,则独立制作出一架摄影器并成功拍摄一幅风景照片。从此,中国摄影史也由这一洋、一中两位人物拉开了序幕。
不过,中国摄影的早期参与者仍以西方摄影师为主体,包括外国官员、传教士、商人和随军记者等,现存较早的照片大多也是由他们所拍摄。如鸦片战争后,中法两国于1844年进行《黄埔条约》谈判期间,于勒·埃迪尔便以法国海关总检查官的身份,为中方谈判代表、两广总督耆英拍摄了“小照”。目前,“小照”与埃迪尔的同期作品共30余幅,仍然保存在法国巴黎摄影博物馆,它们是迄今所知最早在中国拍摄的照片。耆英也由此成为留下照片的第一位中国官员。